学术论文被撤稿,其原因何在?
2022-10-15 10:37:09 来源:paperbale 栏目:查重检测
关于学术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学术原因和非学术原因。学术原因主要是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行为,如造假作者署名、伪造数据和图片、伪造同行评议专家、抄袭等;非学术原因主要涉及政治、法律和伦理等原因。在众多撤稿文章中,主要是学术原因。“爱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公布了一项调查,对撤稿原因进行梳理,发现学术论文被撤稿主要有5个原因。
关于学术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学术原因和非学术原因。学术原因主要是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行为,如造假作者署名、伪造数据和图片、伪造同行评议专家、抄袭等;非学术原因主要涉及政治、法律和伦理等原因。在众多撤稿文章中,主要是学术原因。“爱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公布了一项调查,对撤稿原因进行梳理,发现学术论文被撤稿主要有5个原因。
第一、政治原因
2010年,国外期刊《农业用水管理》发表一份声明指出:“在手稿的第二次修改中,作者修改了表1(把标签从“Israel”改为“Historical Palestine”),这明显具有将政治宣言插入科学期刊论文中的目的。作者没有通知编辑或者出版商这个变化。因此,作者没有履行作为同行评议过程中基础的信任和诚信标准。主编对这一事件具有强烈意见,因此,从《农业用水管理》刊物上撤销这份稿件。”从“以色列”改为“历史上的巴勒斯坦”这一微小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立场,他是将“以色列”看成是巴勒斯坦历史的一部分。熟悉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有着长久的、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现象在科学界也逐渐开始增多,总体看来,这个现象比较复杂,因为牵涉政治因素。
第二、学术原因
(1)主观造假型。2014年1月,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发表具有突破性的干细胞研究论文,因而名声大噪。不过,很快便有众多研究人员对论文提出诸多疑点。在舆论压力下,小保方晴子所在的研究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014年2月中旬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论文材料的可信性,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核查。4月1日,委员会公布报告,认定小保方晴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图片行为。主观造假背后的原因很多。就上述案例而言,小保方晴子造假是急于获得诺奖级的成果,其背后也有导师的隐隐期望。在国内的很多案例中,之所以出现主观造假,其原因大致包括:①中国研究者面临着极大压力,不发表学术论文等于“学术死亡”,因为各种考核如同大山一般压来。②论文发表与太多的利益挂钩,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一篇论文,很多学校会奖励作者3~5万元,相应的好处也很多,如破格提升教授等。③科学诚信的代价太低。目前造假成本过低,一般被查出来,也很难出现国外高校造假者被迫辞职或者受到解聘的结局。大多数造假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免于处罚。
(2)非主观造假型。“主观造假”是2018年韩春雨事件后出现的一个词语。2016年5月2.日,英国《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韩春雨团队发明的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它可能比最时兴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更精确、更通用。这篇基因编辑方面的论文影响巨大,韩春雨个人也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极大奖励。2016年7月7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公示,拟推荐韩春雨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候选人。7月13日,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此后网友们调侃的称呼“韩主席”即由此而来。8月18日,韩春雨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月31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建设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为“万人计划”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网站也显示,韩春雨获批题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的100万科学基金,自2017年1月开始,为期两年。但是韩春雨的论文很快被怀疑造假,后被期刊撤稿。2017年8月3日,他主动撤回论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该校副教授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第三、语言原因
有的论文撤稿还有非学术原因,甚至很奇怪。有一个案例是因为语言冲突原因而被撤稿。2016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发表了一篇题为“日常生活中手部抓取动作的生物机械属性”的论文。这篇文章在结论和文章中间多次出现“the Creator”的表达。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引起很多争议,最终在3月5日文章被撤稿。被撤稿的原因就是因为文章中出现了“the Creator”。有人认为PLOS ONE发表的这篇文章是个笑话。“the creator”这个词严格说来不是科学术语,在日常用语中表示“创造者”。论文的作者是中国人,他在使用这个词汇时过于随意。他不了解“the creator”和“the Creator”两者的区别,大写的“Creator”在英语中有特指“神”或者“上帝”的意思。因为语言问题,导致一些科学家认为作者有“神创论”的观点,从而引发争议、论文被撤稿。
第四、伦理原因
在“撤稿观察”网站公布的案例中,还有一些涉及伦理争议而被撤稿的。具体表现为缺乏伦理认可而被撤稿、因为存在激烈的伦理争议而被撤稿、违反伦理政策而被撤稿等3类。2010年,医学类刊物《临床肿瘤学》声称撤销一篇名为“Prospective Analysis of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fter Rituximab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的论文,其原因是“没有遵循标准的医疗调查的伦理原则”;一篇名为“In-silico Analysis of Lnc RNA-mRNA Target Prediction”的论文因为违反期刊伦理政策而被撤稿。但是这类声明比较少见,因为期刊的伦理政策很难被外人把握。
第五、其他原因
此外,撤稿原因还有其他情况,有的甚至非常有争议。例如,“撤稿观察”网站在2018年9月发布了一条撤稿新闻:“上周,一家爱思维尔期刊声称一份剽窃论文复制了原始作者的东西,今天还有一个故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一本书,其中的某一章节存在剽窃,但是却给出不同的撤稿理由。根据一份公告,这本书因为章节剽窃而被撤稿;但是根据另一份公告,通过对研究方法再次进行核查,发现在当前算法中有些错误,因此结果不正确,所以作者同意撤稿。”最后“撤稿观察”质问:“出版商出现了错误,我们追问了他们要对此负责的原因,还要关注他们后面的行动。”
万方查重:https://wf.paperbale.com/
维普查重:https://wp.paperbale.com/
Turnitin、IThenticate等论文查重降重:https://www.paperbale.com/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